來源: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100516/3/210dd.html

歐洲央行總裁:金融市場開始步上雷曼倒閉後塵
2010/05/16 10:17 時報資訊

【時報-各報要聞】上周五於紐約匯市跌到18個月新低的歐元,在淨空頭部位創新高下,續貶壓力沈重。歐洲央行總裁特里榭上周六接受德國明鏡周刊(Der Spiegel)訪問時指出,金融市場在希臘債務危機爆發後出現的賣壓,已開始像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於2008年秋季倒閉後的情況。

歐盟雖宣布近1兆美元的紓困方案,市場對歐債危機的疑慮卻有增無減,歐元投資信心跟著崩盤,美國外匯期貨市場的歐元淨空頭部位於上周續創歷史新高。

 

瑞士銀行表示,由於歐債問題將削弱經濟成長,並使歐洲央行推遲升息時點,今年底前歐元將下探1.15美元7年新低,明年底前再探1.10美元。

近來市場對歐債與歐元的前景評論都相當負面,德意志銀行執行長艾克曼認為希臘恐怕無法償還其全部債務,前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伏克爾說他擔心歐元區可能解體,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發出歐債危機深化損及全球經濟復甦基礎的警告。

根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資料,對沖基金與其他機構法人一面倒地押注歐盟紓困案不會成功,且歐元會持續下跌,5月11日的歐元淨空頭部位增至113,890口,連續第3周改寫歷史新高。

歐元跌跌不休,已引發若干評論家表示美元與歐元恐怕很快就會等價。上周五歐元於紐約匯市一度跌到1.2358美元,為18個月新低,尾盤報1.2362美元;周線重貶4.2%,為2008年10月26日以來最大單周跌幅。

全球外匯交易公司的分析師連恩指出,「歐元於過去24小時,相繼跌破1.25美元與1.24美元支撐,現在的交易價位距2008年10月雷曼兄弟銀行倒閉時對美元所見的最低匯價僅毫髮的差距。」

國外媒體報導,法國總統薩科吉曾在歐盟高峰會協商如何拯救希臘時,揚言如果德國拒絕伸出援手,法國將退出歐元區。該報導加重歐元下壓。(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林國賓、劉聖芬/綜合外電報導)

 

來源:http://tw.biz.yahoo.com/article/tw-finance.invest.com.tw/invest_m20100513_100002047_2

謝國忠:二次探底之憂

文章來源:先探投資週刊 | 發表時間:2010/05/14 | 推薦數:123 | 回應數:43

謝國忠專欄

二○一○年一季度,主要經濟體各都出現了強勁的增長。美國公布的GDP折年率較上一季度增長了三·二%,按可比價格計算其一季度GDP同比增長了二·五%,按現行價格計算增長了三%。東亞那些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則報告了更強健的數字,大約是美國的兩倍。二季度增長勁頭很可能十分強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將全球GDP增速提高至四%。

問題是,從二○○八年下半年經濟崩潰到現在,復甦是V型的嗎?我認為,目前的經濟復甦是不可持續的。當刺激政策導致通貨膨脹的時候,利率必然隨之升高。這將導致全球經濟再次探底。我認為,二次探底或會在二○一二年出現。

這是因為,目前的復甦是由刺激政策以及相對較低的基數造成的。考慮到刺激政策的海量,經濟復甦其實並不能說十分強勁。更重要的是,金融危機所暴露的結構性問題,並沒有通過刺激政策徹底解決,只是被掩蓋起來而已。

宏觀預測之難

作為普通人,誰能知道世界上正吹什麼風呢?全球經濟總產值約有六○兆美元,人口超過了六○億。除了龐大的政府機構,個人根本不可能收集到所有資料並進行分析,進而得出有意義的結論。

但是,政府機構效率又太低。等到它們發布資料或分析的時候,通常為時已晚。然後,一些政府機構會公布一些「整理過」的資料,引起金融市場出現「理想的反應」。事實上,摸著石頭過河的人,經常被填鴨式的錯誤資訊帶入誤區。

有兩種方法可以讓我們增加一些勝算。儘管全球經濟規模十分龐大,但它也是由價格體系所引導的。特別是跨國公司,在過去二○年裡,一直通過不同地區的生產成本差異來套利。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家公司或者一種產品,是有能力擺脫宏觀趨勢而動的。

刺激過度了

二○○九年年初,我曾預測,儘管大多數人都如履薄冰,但他們其實也都在想,等到年底一切都會好的。我想,在這場危機存續期間,世界各地的決策者寧可接受刺激過度帶來的副作用,也不會刺激不到位。於是刺激就真的過度了。

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如美國和英國,預算赤字都達到了其GDP的十分之一,歐洲和日本的赤字相當於美英的一半。世界各國利率都接近零。如果考慮刺激過度產生的效果,全球四%的經濟增速根本是小菜一碟。

二○一二年二次探底?

我試著按照最近的經濟資料,描繪出一幅和「市場共識」完全不同的圖景。我認為,目前的經濟復甦是不可持續的,而且很有可能會在二○一二年出現另一輪探底。

美國經濟再次依靠消費回升,它的增長所依靠的更多是儲蓄率的下降,而非收入的增長。也就是說,泡沫存續期間的戲碼再度上演。但是,美國的房地產市場仍然低迷,未來的資產收益根本無法支援儲蓄率下降。

資料掩蓋了經濟疲軟的真相。與政府財政赤字的竄升相比,居民收入的增長微乎其微。美國家庭部門淨資產已折損了約十兆美元,近期股市上漲阻止了其進一步下降。但這是由於刺激政策帶來的樂觀的經濟前景。該勢頭是否能夠保持下去,目前尚不清楚。

儘管房價已下跌了三○%,但相較於美國的GDP和平均工資,美國的樓價仍然很高。美國住房價格可能還會下跌三○%。這一切並未出現,只是因為美聯儲一直維持零利率政策,同時通過收購全國抵押貸款總額的十分之一,降低抵押貸款利率。

這與以往並無不同,而且是否可持續仍值得質疑。與過去惟一的差別就是,中國的投資組合中,房地產專案支出遠遠大於基礎設施支出。這讓整個經濟更加脆弱。各地方政府仍然十分關注經濟復甦的持久力,非常不願意提高早已很低的利率。

儘管通貨膨脹似乎在各地都加速增壓,但大多數政府想強調的是,通貨膨脹水平仍然偏低,經濟活動水平還沒有高到使通脹增速的地步。我已多次指出,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中國維持如此之低的利率是一個錯誤,未來將為此付出一系列代價。

英國經濟更麻煩

澳大利亞可能是惟一出台了正確的貨幣政策的國家,其央行調高政策利率至四·五%。這是高瞻遠矚的做法。澳大利亞的失業率比中國的要高,經濟增長率只有中國的四分之一,但兩個國家通脹壓力相當。然而,澳大利亞的利率是中國的兩倍。

世界各地的經濟,看起來各有不同,但刺激政策扮演的核心角色是一樣的。大多數國家的政府指望刺激經濟復甦。正如我以前多次指出的,在巨大的泡沫破滅後,經濟體的供求兩方將會出現重大的偏差,調整只是時間問題。

試圖通過刺激重現高速增長,只會帶來通貨膨脹。一旦通貨膨脹導致人心惶惶,將出現快速緊縮,從而引發另一場危機。二○一二年,或許就會到來。
(本文與中國《新世紀》周刊雜誌第總三九九期同步刊出)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569期

 

來源: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00514/KC99RAYMGP7TC.shtml

知名經濟分析師陶冬在其博客撰文指出,若歐盟成員國這次推出的 7500 億歐元的救援計畫若部到位,的確足夠應付西班牙、葡萄牙與希臘 3 年內的集資需求,幫助歐洲債務國擺脫目前困境。但陶冬同樣對本次救市計劃提出兩大質疑,憂心問題未解決,甚至會對歐盟帶來更大麻煩。

第一,這輪流動性注入雖對債務國避免短期債務違約有重大幫助,但並未解決債務國財政上的入不敷出,若這些國家財政收支的結構問題遲遲未解,陶冬形容,歐盟的注資行動無疑是將一大堆肉包子砸向野狗,終究有去無回。第二,歐洲央行介入市場不問信用評級地買入債務國國債,未來成員國若再爆發危機,歐洲央行很難不救,卻永遠治標不治本,最終身為歐盟最大資金來源國的德國必定會拒絕再買單,屆時歐元的末日恐怕不遠。

以下是陶冬最新博客文章全文:

歐洲一改過去肉包子打狗的作法,將一大堆肉包子同時砸向了對沖基金,而且其它央行齊聲喝道:肉包子要多少有多少,我們全都借給歐洲,砸死你們這群賴狗

這是歐洲五月十日聲明的簡約版本。野狗們被突如其來的包子雨震住,後退了,只是很快會有下一輪襲擊。

希臘危機,其實是歐元危機。如果希臘不是歐元聯盟成員國,它是否破產,估計除了希臘人和希臘債務的債權人外不會有人關心;一旦它破產對市場的衝擊,相信不會比冰島破產的衝擊更大。

然而這個顯而易見的關係,並沒有被歐洲領導人所了解,各國(尤其是德國)以自掃門前雪的心態,對希臘的債務危機推諉敷衍,錯過了危機處理的最佳窗口期。當危機由希臘向葡萄牙、西班牙蔓延,當主權債務危機出現連鎖反應,當歐元成為投機資金集體攻擊對象時,歐洲領袖才如夢方醒。

高達七千五百億歐元的救援計劃,是第一次歐洲領袖動用真金白銀救市,是第一次歐洲領袖的行動力度與決心大過市場的預期,是第一次歐洲領袖真正用一個聲音來證實歐盟其實是一個共同體。

筆者認為,此次行動至少從兩個意義上,對於歐洲經濟以至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可以起到正面的作用。

第一,夠多。七千五百億歐元的計劃(假定各項資金及承諾全部到位),理論上足夠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今後三年的集資需求。這些資金的集資是由歐盟及IMF的信用作擔保的,融資成本遠低過西葡希在市場上靠自己信譽發債的成本,從而打破高成本集資——高債務負擔——不得不以更高利率發債的惡性循環。這個計劃對西、葡的幫助會大過對希臘的幫助。

第二,夠水。無論歐洲央行如何解釋新釋出的流動性會被中和,筆者都認為這是一次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操作,那裡的流動性在增加,這一點早晚會在金融價格中反映出來。同時在德、法經濟開始復甦之際,歐洲央行展示出了願意多承受一點通脹壓力的姿態。製造過度流動性、容忍歐元進一步貶值,應該是幫助歐洲債務國擺脫目前困境的路線圖。

然而,這輪救援也留下兩大問號。首先,這是一輪流動性的注入,對債務國避免短期債務違約有重大幫助,但是並沒有解決債務國財政上入不敷出的窘境。對此筆者真的沒有多少信心。財政收支的結構問題不解決,今天歐盟的注資就真是肉包子打狗

同時,歐洲央行介入市場不問信用評級地買入債務國國債,其實開了一個很壞的先例。歐洲多國缺乏財政紀律已經帶來一場災難,如今央行又要打破貨幣政策的紀律。等到下一次危機來臨時,無論是國家還是行業,央行很難不救。長遠來看,這種做法對缺乏主權基礎的人造貨幣,可能是致命的。

歐盟的巨額拯救計劃,將一場危機延後了,治標不治本。當歐盟的最大資金來源地德國的選民,對用他們的錢來拯救其它揮霍無度國家感到厭倦時,歐元的末日也就不遠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股哥(Good-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